清墨色双腹葡萄酒杯(L)

¥319

作为通用杯型,杯口内收,酒液在低腰处碰撞后香气交叉立体呈现,穿过两个腔体,不仅放大酒体的香气,层次风味也会有所增加。中间的收腰结构,摇杯时不易洒酒。

杯身纤薄,透光度高,挂杯的酒体与杯身的纹理交织在一起,一静一动。杯子底部平且宽,有更多的着氧面积,可以加速醒酒。

 

杯身厚度0.7-1mm,已触碰工艺极限。材料轻薄的器皿,更容易提供“消失感”,会更专注饮用本身。薄,光容易进入,意识透亮的结果就是轻。

意识和感知都要经历从粗大到精微的过程。器皿极致的厚与薄,都会触碰材料的边界,也都将提供不同的使用体验。

一位法国老太太说过,葡萄酒杯碰杯的声音非常重要。所以碰杯这个环节,同样会有悦耳的余音缭绕。

 

这只杯子释放玻璃材料几乎所有“缺陷”,气泡、杂点、波纹、坑斑,反而呈现古代琉璃和料器的质地。

玻璃器皿的吹制,相比追求透明无暇需要极大的工艺细节和材料考验,其实稳定如实地展现这些丰富的“缺陷”,反倒需要更多的耐心。

吹制匠人只能苛刻杯身的薄度,至于肌理,根本无法预设,每一只,都将呈现自由和松弛。“杂质”比透明更纯粹,它从属一种更大的秩序。

 

玻璃呈现墨色。中国水墨画作里墨分五彩,因为吹制器皿的轻薄,更对应最浅的“清墨色”。

淡淡的墨色,却带来不一样的体验。有朋友说杯身可能会干扰专业人士的对酒色的鉴别,也有朋友说杯身透光度极好,对酒色几乎没有影响。

更多的朋友体验之后的感受是,淡墨色对葡萄酒有一种高级的滤镜效果,清淡一些的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,颜色反而饱满,更好看。

 

坚持小规模人工吹制;坚持用1400度钾钡无铅水晶料,硬度高,透光性好,敲击有金属回声。超过1100度以上的火抛工艺,坚持二次退火,以防止杯身炸裂,每一只,都可承受90度温差。

玻璃这种敏感的性格,总是陶瓷无法替代的。它通透、易碎、永远严肃。


——

清酒杯淘宝详情页-22.jpg

01.jpg02.jpg03.jpg04.jpg05.jpg06.jpg07.jpg08.jpg09.jpg10.jpg11.jpg12.jpg13.jpg14.jpg15.jpg16.jpg17.jpg18.jpg19.jpg20.jpg21.jpg22.jpg23.jpg24.jpg25.jpg26.jpg27.jpg28.jpg29.jpg30.jpg31.jpg32.jpg33.jpg34.jpg35.jpg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

在线咨询
联系电话

400-888-8888